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3月5日在北京开幕。我校党外人士热切关注两会动态,积极收看、收听两会盛况,认真学习两会精神,聚焦教育强国、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相关热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党外人士畅谈感悟!
北京市、朝阳区人大代表关玲 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高校教师,对其中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加强灵活就业形态、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内容感触很深。面对智能时代的就业新形势,厘清就业新形态,不仅可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是智能社会转型下变被动为主动的一次引领,是实实在在有利于国家人才培养的转型,是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的政府工作计划,从中看到了国家解决问题的力度和智慧。
北京市政协委员张鸿声 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国家重大的政治活动。我全程观看了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开幕式。2024年,我们国家取得了重要的建设成就,为全世界共同睹目。我作为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也积极努力,为北京市文化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履职担当,尽责尽职,积极响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号召,一方面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方面积极议政建言,为人民政协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朝阳区政协委员、民盟传媒大学支部主委刘杰锋 全程观看全国两会开幕式,看到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人工智能与大模型飞速发展,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正在重塑,作为中国传媒大学教师,感慨万千。我们必须更加凝心聚力、坚定强国信心,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定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既掌握前沿技术、又具备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数据安全、算法伦理、人文价值等新挑战;要强化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做出应有贡献。
民进传媒大学支部主委李静霞 听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受鼓舞。报告全方位布局教育改革发展,从基础教育资源优化到高校分类改革,具有前瞻性、指导性。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们要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我校“双一流”建设,助力完善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设置与调整,推动学科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在教育教学中,深入践行立德树人,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党派优势,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为我校创新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九三学社传媒大学支社主委李飞雪 又到春暖花开时,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2025年全国两会直播报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在未来教育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做好立德树人,以思政教育为引领,让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的教育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以更高站位践行教育使命,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贡献力量。
中传知联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涛 政府工作报告以沉甸甸的“数据清单”展现了过去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领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体现了党内外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力拼搏的坚定决心。报告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管理工作者,应深刻把握时代脉搏,紧扣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推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各项改革,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传知联会副会长、无党派人士付龙 作为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教师,深感两会精神对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鼓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我们将聚焦“智能音频技术”“智能音乐创作”等前沿领域,推进AI赋能音乐学科人才培养与学科课程改革,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同时,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文化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在艺术与科技的交叉领域持续探索创新,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数字文化生态贡献力量。
中传知联会副会长、无党派人士李楠 通过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政府工作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注入了强劲动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重塑全球创新格局的背景下,研究生培养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战略挑战。我们必须立足传媒领域特色,以“人工智能+教育”为核心抓手,深化分类培养,强化学术学位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专业学位的实践应用能力,构建“智能赋能、交叉融合、创新引领”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范式,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